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来源:河北日报 2010-09-09 10:33:37
内容摘要: 为加强人才资源战略开发,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河北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序言
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首要战略资源,建立发展人才优势已成为国家和地区争强固强的重大战略选择,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导权和竞争的主动权。从现在起到2020年,河北正处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河北面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紧迫战略任务,尤其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根本转变,河北在这一发展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的支持。在未来11年中,河北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根本靠人才。
改革开放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科学人才观不断深入人心,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才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全省人才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实践表明,做好河北人才工作,必须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解放思想作为强大动力,把能力建设作为核心目标,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基本途径,把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作为坚强保障。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河北人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还不到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较为短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载体承载吸纳人才的功能较弱,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依然存在,良好的人才环境尚未完全形成。这些已成为制约河北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从根本上破解。
今后一个时期,河北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既拥有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环渤海地区正崛起成为我国第三增长极的有利条件,又面临发达省份既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压力,河北必须抓紧打造人才实力优势,尽快赢得发展与竞争的主动地位和后发优势,才能实现跨越发展。河北必须紧紧抓住“第一资源”,加快人才优先发展,推动河北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不断提升全省人才实力,努力为加快全省科学发展构筑人才之基。
一、 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扭住破解突出人才制约问题,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开发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着力抓好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推进,着力抓好重点人才工程的组织实施,着力抓好促进人才发展的配套体系建设,努力为推动河北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指导方针
1.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围绕科学发展,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工作优先谋划部署,以人才优先发展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 坚持服务富民强省。把为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作为人才工作的着力点,紧紧围绕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谋划推进人才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努力使人才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人才素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
3. 坚持以用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方针,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四个尊重”,遵循人才规律,尊重人才价值,保障人才合法权益,鼓励人人成才,为各类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提供良好平台和环境。
4. 坚持统筹推进。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统筹推进各类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省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水平,大力促进人才资源在城乡、区域、产业、行业的合理布局,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人才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5. 坚持改革创新。围绕解决好发展中的人才制约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造力,努力创新人才发展的理念、思路、举措,系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体制和机制,增强人才工作的活力与效能。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到2020年,河北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结构、布局、环境得到明显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点突破,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得以建立,支柱产业和一些重点科技领域的人才优势基本形成,人才资源开发能力、人才队伍整体实力、竞争力及人才使用效能大幅度提升,使河北进入人才强省之列。
2. 具体目标
(1)人才规模稳步增长。到2020年,人才总量达到1247万人左右,其中,党政人才稳定在35万人左右,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9万人左右,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80万人左右,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23万人左右,技能人才达到500万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达到300万人左右。
(2)人才素质普遍提高。到2020年,公务员队伍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95%,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90%,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86%。
(3)人才结构明显优化。各类人才队伍的年龄、专业、层次等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人才在产业、行业、城乡、地区和不同经济类型的分布基本合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基本协调,人才结构性矛盾和人才资源浪费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人才投入体系不断完善。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2010-2020年在财政收入正常增长的情况下,人才开发专项投入年均增长率为8%左右,到2020年年人才开发专项投入为12亿元左右。人才开发投入效益明显提高,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得到健全。
(5)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党管人才的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基本成熟,人才政策法规体系臻于完备,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基本健全,人才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对外来人才智力的吸引力切实增强,人才活力、效率、贡献率大幅度提升。
二、 主要任务
(一)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以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支与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完善干部培养教育机制,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增强学习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党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行政能力。优化党政人才队伍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工作力度,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完善选调生制度,做好到村(社区) 任职高校毕业生的选聘和管理工作,加强培养、选拔和合理配备妇女、少数民族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工作。实施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选拔管理工作,实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战略工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方式,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认真落实《公务员法》,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公务员的政治素质和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有效解决党政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党政干部培养、选拔、任用、交流、考核、监督等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构建完备的干部制度体系。
2.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河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适应,以提升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抓好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着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根据国家要求制定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机构,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搞好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和工程在我省的组织实施,努力造就国内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改进完善各类专家人才选拔管理制度,健全各类专家作用发挥机制,激发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实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省级特聘专家”制度。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认真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形成有利于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在区域、产业、行业、专业和层次上的结构调整与合理分布,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供需结构矛盾突出问题,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重点领域、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研究制定倾斜政策措施,加快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特别是重点产业短缺急需人才,促进人才向重点产业聚集,扩大创新研发、推广应用等人才队伍规模。系统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流动、评价、激励、管理等机制创新。实施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改进科技评估和奖励方式,建立以创新与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估制度,健全科研诚信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统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建立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业绩贡献与收入分配紧密挂钩并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全面推行职员制度。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
3. 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做大做强企业产业、提升产业国内国际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在省管国有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双百人才工程”,在民营企业实施“百千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程”,全面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国内外竞争的需要,有选择地对大中型企业领导人进行重点培育,加快造就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开拓创新能力强和现代管理水平高的优秀企业家,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创业型和资本运作产业人才。推进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企业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加大市场化选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力度,制定实施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符合市场化配置方向的国有企业选人用人办法,支持企业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和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引导民营企业转变经营管理人员选用方式,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进程。建立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制,健全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完善以业绩考核为依据,薪酬与岗位责任、业绩相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规范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设立省级“优秀企业家奖”,完善优秀企业家评选奖励制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与服务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4.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的需要,以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建立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职业院校发挥阵地作用,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政府大力推动和社会积极支持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创新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方法,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建设好一批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及技术练兵、比武、交流活动,建立完善“现代学徒制度”,建立首席技师选用制度,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燕赵金蓝领培训计划”。组织实施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传统产业升级、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一些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技能人才,着力解决一些领域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健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路径的贯通。健全技能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机制,组织开展好“燕赵技能大奖”、“燕赵金牌技师”、“河北省技术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
5.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农村科学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提高科学素质和实用技能为核心,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为着力点,努力造就与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人才队伍。构建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养体系,加强省市县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推广基地和科技示范大户为依托建立一批培养实训基地。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和力量,围绕农业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产业优化、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大规模农民培训。大力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协会和农民专业组织发展,强化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养,组织实施好有关重点培养工程,搞好各类培训项目的整合与衔接,提高“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培养质量与成效。完善农村人才开发服务体系,健全培养、选拔、评价、奖励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大表彰工作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村人才开发投入保障机制。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落实各级工作责任,明确部门职能分工,增强推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1、 主导工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加快做强传统优势工业产业、打造强大战略支撑产业的需要,大力加强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等工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进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产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引进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国际前沿水平、带动产业形成竞争优势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形成一批一流的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加紧培养造就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升级的科技创新人才。通过加大培养和公开选聘力度,在战略支撑产业及骨干龙头企业,造就一批能够驾驭现代化大企业集团、引领企业产业成为国内国际优势企业产业的战略型企业家。实施“商业精英培养计划”,以培养职业经理人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素质经营管理团队。促进大批传统技术人才转化成为高新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一大批具备现代制造技能的新型技能人才。分产业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构建主导工业产业人才培养、引进、激励配套政策体系,打造产业人才聚集区带,构建产业人才优势。完善政府及其部门对产业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发展产业专业性人才市场,建立产业人才促进中心,实现人才服务与产业、项目对接。
2、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战略性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大力加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关于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重点培养引进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和推广应用人才,一批创新与创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企业家。在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同时,全力抓好相关高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园区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和政策服务体系软环境,使其成为人才创新创业最佳基地。建立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引才机制,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河北创新创业。完善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政策支持机制和人才服务机制。
3. 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河北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有力推进物流、金融、旅游、会展、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等主要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培养培训计划,重点抓好对现代服务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训,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实施现代服务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造就一批能够引领带动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内国际一流服务业的企业家。围绕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人才需求,抓紧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优秀高层次人才。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体系和机制,依托职业院校和企业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建立行业人才服务协会,发展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市场,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作用。
(三)搞好主要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建设
1.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努力造就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分布均衡、结构优化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教育家队伍。创新完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知识更新机制,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一批学术大师和教育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流动制,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援农村教育长效机制,加大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教师资源在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之间的合理分布与配置。推进教育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推行选拔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推进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制度改革,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营造教育家办学治校的机制环境。
2.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建设文化大省强省、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端正、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制定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文化人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优秀高层次文化人才培育工作,加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理论人才培养。组织实施文化名人名品工程,推进“四个一批”人才建设工程,着力造就一大批优秀理论研究人才、新闻出版人才、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一批能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的文化领军人才。大力发展短缺文化人才,着力培养区域特色文化人才、新兴文化产业人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全体现宣传文化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文化事业单位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特殊人才引进激励等政策机制,实行文化名人评选奖励制度。
3. 医疗卫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全民健康保障水平的需要,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完善落实继续教育制度,加强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促进医疗卫生人才的知识技术更新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力度,培养引进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医科水平的领军人才。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着力强化短缺人才培养,发展壮大城乡全科医师队伍,加大公共卫生、卫生管理人才培育力度,推进卫生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建设。促进卫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吸引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就业,有计划地对社区、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做好资格评价与认证工作,深入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引导和鼓励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向农村、向贫困偏远地区、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流动。深化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与岗位管理相配套的人员培训、考核奖惩和竞聘上岗办法,建立完善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按照“全民健身计划”、“建设体育强省”的要求,以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级别的体育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队伍。健全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各类体育人才的业务能力和实际水平,提高基层体育人才队伍素质。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水平教练员、体育经营管理等紧缺人才。加强运动员综合素质培养,着力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探索完善对各类体育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
4.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主动适应社会服务机构、基层社区、公益类民间组织等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要,加快构建完善的社工专业教育体系,增设急需的社会工作专业种类,抓紧培养大批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实施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升工程,未来五年对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普遍进行专业轮训。加大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批高级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鼓励社会、个人投入社会服务领域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工程,探索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制度体系。
5. 城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河北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城镇建设人才队伍。抓好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和勘察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城镇建设人才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着力做好城镇规划设计、城镇设施建设、城镇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力度,重点培养引进一批国内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建筑工程等方面的高级专家。
三、 重点人才工程
(一)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
围绕提升京津冀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为河北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目的,实施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构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举办京津冀经济圈发展高层论坛,完善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区域内人才合作的统筹协调。重点围绕河北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各种形式的人才合作和智力引进,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建立区域内科技教育项目合作机制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围绕区域共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区域内高校、科研单位、工商企业之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着力打造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共建共享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一批京津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推进统一开放的京津冀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在区域内形成人才工作制度衔接、政策互惠、资证互认、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受益互享的区域人才开发格局,营造有利于引进京津人才智力、推进区域人才合作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工程
围绕建设创新型河北,以造就一支对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为目标,实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工程。统筹“两院”院士后备人才、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燕赵学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各类专家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目标管理、定期考核、表彰奖励、专项资助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专家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强化科技项目支持,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培养引进力度,着力在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打造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及其领军人才,到2020年,造就一大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显著、能带动河北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实施国内一流人才培养计划,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在争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 “千人计划”、中国青年科技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重点引智工程
围绕解决高层次人才智力短缺问题,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人才培养、破解科技和社会发展难题为着力点,实施重点引智工程。加强河北省院士联谊会自身建设,办好每两年一次的会员会议,加大科技风险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长效合作机制,不断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两院”院士的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合作,促进更多院士成果在河北转化。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统筹资源、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争取到2020年,引进并重点支持1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围绕创建全国引侨工作品牌目标,加强河北华侨侨商联合会自身建设,组织好海外华人华侨促进河北发展大会,不断增强河北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临港人才聚集区构建工程
围绕打造河北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为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临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目的,实施临港人才聚集区构建工程。通过创新政策、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等配套措施,建立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特区),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大批国内外人才到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经济带创业发展。坚持在用好人才存量的同时,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扩大人才增量,把围绕临港经济重大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大规模引进人才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形成及时延揽大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有效机制。集中力量在重点产业建设一批人才高地,形成一批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集群,通过人才集群开发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此带动临港经济区内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力争到2020年,使临港经济区成为高层次人才聚集,集人事制度改革试验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港” 和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于一体的区域。
(五)“技能大师”培养工程
围绕河北提升产业层次、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以培养一批技术高超、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施“技能大师”培养工程。推进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技能人才信息库工程和职业技能标准、教材及题库开发工程,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大师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以河北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主要领域,每年组织一次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健全实施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后备力量重点培养计划,形成分类别分层次管理培养的机制,引导高技能人才勤学苦练、提高技能。
(六)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
围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需要,以提高其人才聚集度和支撑力为目标,实施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制定实施加强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配套的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民营经济组织中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多渠道培养、高层次选拔、大容量储备、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大对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推动力度,在党委、政府各类评选表彰奖励项目、破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确定政府各类科研资助基金项目、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等方面,建立同等对待、优先考虑、重点支持机制,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民营经济组织平等开放,推动民营经济与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力争通过11年努力,使人才总量的增加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人才素质的提升与民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的作用相适应,以此支撑民营经济在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人才发展区域城乡统筹促进工程
围绕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促进人力资源整体开发、提高人才效益为目标,实施人才发展区域、城乡统筹促进工程。遵循省、市、县不同层次人力资源开发规律,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机制措施分别提出指导意见,使人才工作更加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促进区域人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大农村人才开发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城乡间人才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相配套、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间人才的合理流动。制定有效政策,促进城市医师、教师、科技人员、文化和社会工作者服务农村。把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长期任务,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努力推进“三支一扶” 计划、“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等各项目之间政策的配套与衔接,促进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大省市两级单位人才智力对口支持力度,完善强化欠发达地区人才政策措施,促进人才向欠发达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流动。实施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选派计划,有效解决人才制约问题。
(八)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工程
围绕适应信息化不断发展趋势,以提升人才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效能为目标,实施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工程。以人才工作公网、内网、专网为基础,加快推进人才电子政务建设,构建互联、高效、安全的人才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在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业务审批、人才招聘等方面为人才和部门单位提供便捷服务,到2020年,实现省级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和各省直单位以及各市、县级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之间人才工作信息交换的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健全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全省重要人才资源充分利用。